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
保存桌面
手机浏览
联系方式
会员中心
协会精选
行业聚焦
协会活动
技术前沿
公益活动
交流合作
企业走访
人物访谈
企业风采
协会信息
协会查询
数字科技
房地产
生活消费
高端制造
IT通信
互联网
企业服务
基础建设
零售批发
旅游餐饮
文化娱乐
艺术出版
食品饮料
消费电商
金融贸易
先进制造
生物医药
汽车工业
重型工业
民生服务
建筑建材
农林牧渔
水利水电
峰会活动
项目库
机构库
发现更多
方案
动态
招募会员
产品服务
搜索
高级搜索
首页
协会查询
首页概览
最新动态
单位介绍
联系方式
首页
>
最新动态
>
2025年工信部工作任务划重点,点名这些产业
最新动态
2025年工信部工作任务划重点,点名这些产业
2024-12-30
101
12月26日至27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以下简称“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记者注意到,本次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工作内容中多次强调了“产业”相关,比如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
具体来看,则提出了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扩大北斗应用规模。因地制宜建设低空信息基础设施。制定出台生物制造、量子产业、具身智能、原子级制造等领域创新发展政策。
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记者注意到,工作会议强调,要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提出了研究制定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的方案。
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是指促进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有效向制造业聚集,促进制造业保持合理比重。
此前有业内专家指出,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需要多措并举,在技术创新投入机制、财税激励政策、金融支持政策和人才要素保障等方面上都要发力。
工作会议还强调,2025年要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提出建立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等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加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制造业中试平台、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表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产业,建议从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三方面发力。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从技术到产品到产业,企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张立指出,一方面要支持企业参与重大技术攻关和科技计划,牵头组建新型研发机构,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一批创新型的高成长性企业。
“科技成果只有同市场需求相结合,打通从科学研究、概念验证、中试熟化、批量生产的全流程,才能形成新质生产力。”张立建议布局建设一批中试平台,培育一批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建设一支规范化的技术经理人队伍,助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会议提出,明年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具体来看,提出了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扩大北斗应用规模。因地制宜建设低空信息基础设施。开展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制定出台生物制造、量子产业、具身智能、原子级制造等领域创新发展政策。
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将加强研发布局
据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超过419万个,千兆宽带接入用户超过2亿户,实现了“乡乡通5G”。
工作会议上提出,2025年要力争累计建成5G基站450万座以上,推动5G演进和6G技术创新发展。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建议,明年全行业应进一步提升全产业链竞争能力,助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再上新台阶。
他指出,应进一步推进5G规模化应用,加强6G总体架构和系统设计研究,牵引关键技术攻关和优化集成,强化6G标准研制和国际合作。
工作会议强调了明年要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加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研发布局和重点场景应用。
余晓晖指出,明年要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开展“人工智能+制造”,加快大模型在工业的先导应用,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大模型。
对于大模型的发展,余晓晖认为,还是应该加快人工智能现有技术路线的追赶,进一步推进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迭代升级,加大对前沿模型架构、先进计算等变革性技术路线战略布局。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鲁春丛建议,持续深化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融合,培育一批面向生产制造场景的行业专用模型,研发一批工业级人工智能产品。
工作会议还提出,加快规上工业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面向重点行业“一业一策”制定数字化转型指南,用三年时间建设200个高标准数字园区。
鲁春丛建议,应分类施策,坚持分业、分级、协同推进。对5G工厂要大力培育,打造一批“小快轻准”普惠性数字工具产品,推进企业“智改数转网联”。推进“链网协同”,鼓励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共享数字化解决方案,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链式转型”。
集群支持政策将迎来倾斜
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万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557家,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达到300个。此次工作会议明确,明年要再培育100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情况报告(2024)》显示,这300个国家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年产值达15.3万亿元,超8成产业集群产值规模突破了100亿元,其中产值高于1000亿元的产业集群有8个。其中,传统产业128个、新兴产业125个、优势产业43个、未来产业4个。未来产业集群逐步崛起。
在今年的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上,中小企业局副局长贾宏伟透露,工信部将进一步完善集群支持政策,研究制定促进集群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动将优质中小企业培育、数字化转型的支持政策进一步向集群倾斜。
同时工作会议还提到,明年要启动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记者注意到,去年5月,中国明确提出聚焦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电力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重点领域,在京津冀地区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此外,工作会议上还提出,要研究修订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推行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评价,开展新一轮中央财政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
同时,将加大清欠等帮扶力度,建设国家统一的拖欠中小企业款项投诉平台,推动解决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落地见效。
来源:
红星新闻
编辑:朱光明 校对:孙超 审核:吕东显
媒体合作: 13501198334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