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材料及方法
试验结果
2.1 机加工对硬度的影响
将尺寸为23mm×23mm×23mm 方块试样铣削至21mm,铣削速率为60m/min,进刀量分别为1mm、0.5mm、0.2mm;在铣削面中心铣一个?10mm的通孔。对1-1、1-2、1-3,2-1、2-2、2-3号试样进行磨削,磨削深度100μm,进给速度0.03m/s,磨削后进行真空时效。对1-1~1.5,2-1~2-5试样进行真空时效,时效后再对1-5、2-5试样进行磨削。随后检测试样硬度。真空时效温度为480℃,时间90min。硬度检测结果见表2。
表2数据表明,在铣削加工过程中,进刀量改变(1mm、0.5mm、0.2mm)对钢的硬度影响不大,孔附件区域未因铣削而使硬度提高,时效后进行磨削对硬度也无明显影响。铣削、钻削、磨削加工对15-5PH钢的硬度均无明显影响。
2.2 480℃时效时间对硬度的影响
15-5PH沉淀硬化不锈钢是通过时效过程中析出弥散、细小的富铜相及球状Nb(CN)相强化的。
采用真空炉对15-5PH钢试样进行了480℃保温240min的时效处理,随后检测试样硬度,结果如表3所示。表3结果表明,在480℃ 延长保温时间不能提高15-5PH钢的硬度。
2.3 450℃时效时间对硬度的影响
郭亚杰等对15-5PH钢进行了450℃ ×240min的时效处理,结果表明其抗拉强度达1473MPa( 相当于46HRC),断后伸长率高达11.4%;仇振安等对15-5PH钢进行了450~560℃时效,发现450℃时效的钢硬度最高,固溶处理随后时效的钢最高硬度达45HRC;彭新元等对15-5PH钢进行了400~620℃时效,发现450℃时效的钢硬度最高。据此,本文将时效温度降低至450℃,时间分别为1.5h、4h、8h 和12h,时效后硬度如图1所示。450℃时效4h、8h 和12h 的15-5PH钢硬度均符合44~46HRC的要求。
2.4 450℃时效时间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对450℃时效不同时间的15-5PH钢试样进行了金相检验,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450℃时效4h的15-5PH钢板条马氏体细小、分布均匀,富铜相及球状Nb(CN) 相较多;时效8h的钢板条马氏体细小、分布均匀,富铜相及球状Nb(CN) 相更多;时效12h 的钢板条马氏体分布均匀,富铜相及球状Nb(CN) 相没有明显增多,晶粒粗大,硬度下降。延长时效时间对钢的显微组织无明显影响。
分析讨论
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时效1.5h效果不明显,强化相析出不多;450℃ 时效4、8、12h 可使15-5PH钢强化,达到44~46HRC的硬度要求。而485℃时效4h的钢未能达到这一硬度要求。其原因主要是485℃时效温度较高,延长保温时间会使析出的弥散细小的富铜相及球状Nb(CN)相长大,减弱了强化效果。450℃时效8h的钢硬度与时效4h的钢无明显差异,因为时效4h的15-5PH钢组织呈典型的板条状,板条中有高密度位错,且弥散细小的e?Cu颗粒和球状Nb(CN)析出相已趋于稳定,延长时效时间不能使钢的晶粒进一步长大。
结论
来源:热加工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