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火爆!2024年中国热处理行业厂长经理大会暨高质量发展论坛胜利召开
最新动态
火爆!2024年中国热处理行业厂长经理大会暨高质量发展论坛胜利召开
2024-09-1422

由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主办的热处理行业年度盛会“2024年中国热处理行业厂长经理大会暨高质量发展论坛”9月11-13日在江苏省昆山市胜利召开,行业领导、专家、中国热协理事、企业及高校研究院所代表共计400余人参加大会。中国热协九届六次理事会议暨第八次常务理事会议同期召开。


本次大会以“构建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热处理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和问题,出席此次会议的嘉宾有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罗俊杰,昆山市模具工业协会秘书长王禄华,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会长李新亚,中国热协荣誉会长、监事长佟晓辉研究员,中国热协副会长董小虹、李琨、李明、李益明、刘小阳、罗永敏、宋宝敬、孙强、夏明道、闫牧夫、殷和平、于铁生、周德福,中国热协副监事长潘邻、中国热协监事余维江以及会议协办单位及支持单位的领导和专家。

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吕东显秘书长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热协吕东显秘书长主持,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李新亚会长致开幕辞。李新亚会长在开幕辞中表示新质生产力代表着一种生产力的跃迁,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在热处理行业,我们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技术升级。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的合作,共同研发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通过科技创新,提高热处理过程的精准度和效率,降低能耗和排放,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从而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随后,昆山市模具工业协会秘书长王禄华致欢迎辞,王秘书长表示模具离不开材料和热处理技术,欢迎全国各地的热处理专家来到昆山,给昆山的制造业带来了交流的机会。

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李新亚会长


昆山市模具工业协会王禄华秘书长


开幕式上,还颁发了2024年度热处理行业技术进步奖,并对2024年度第一批热处理行业产品质量创新企业、2024年度第一批《热处理行业规范条件》达标企业进行了授牌仪式。

热处理行业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

热处理行业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

热处理行业技术进步奖三等奖获得者

热处理行业产品质量创新企业授牌

《热处理行业规范条件》达标企业授牌

此次会议的报告十分精彩,既有对上半年机械工业形势的解读,也有政策走势的分析,既有行业装备现状的分析,也有对新技术的分享,既有装备的展示,也有裂纹失效分析的心得。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罗俊杰的报告《新质生产力驱动下 机械工业的转型与发展》,高屋建瓴,给热处理行业指明了方向。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罗俊杰


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佟晓辉荣誉会长/监事长做了《我国热处理装备发展现状与设备更新方向》的报告,全面的概括了我国热处理行业目前热处理装备的情况。中国钢研热等静压领域首席专家、钢研昊普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宏霞《热等静压技术现状及发展》的报告让参会代表大开眼界,对热等静压技术的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昆山同和热处理工业炉有限公司项建华次长《热处理加工削减CO2的措施》的报告让我看到了昆山同和在工业炉上努力。中汽中心研究院副院长、集团首席专家孟宪明《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设计及其关键部件热处理技术进展》的报告让我们对目前发展正盛的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热处理技术进展有了新的认识。


中机寰宇认证检验股份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王磊明、依西埃姆(北京)工业炉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工艺经理马晓丽、益发施迈茨工业炉副总经理戴文武、科能亚太铸造(武汉)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连进、西安赛隆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金属制品事业部经理王新锋、南京科润工业介质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刘辉、标信检测技术(嘉兴)有限公司失效分析专家金林奎分别做了《构建热处理绿色低碳发展新机制,推动双碳工作走深走实》、《低压真空渗碳工艺及应用》、《BMI真空淬火炉技术特点》、《多维度的热处理工装先进技术》、《电子束3D打印纯铜感应线圈及应用》、《新质生产力下淬火冷却技术发展趋势》、《粉末冶金高速钢冲头断裂失效分析》的大会报告。



本次会议精心设计了企业参观路线,参会代表前往昆山鑫昌泰模具科技有限公司吴江分公司、华控(苏州)智能装备有限公司-长春全功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参观学习。 



本次会议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加速构建新质生产力,在热处理行业开展“工业母机+百行万企”的一次具体举措。

我们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在11日召开的理事会上,李新亚会长就《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做了深入解读,中国热协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信心,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深入调查研究,做好行业十五五规划的制定和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的换届工作,加快推进热处理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编辑:朱光明  校对:孙超  审核:吕东显 
媒体合作: 13501198334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