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传统奥氏体不锈钢相比,9%~12%Cr钢具有更低的热膨胀系数、更高的导热率和抗热疲劳性能,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火力发电及核工业领域。9%Cr-1%Mo钢(如T91/P91)因添加Nb、V等元素,抗蠕变性能进一步提升,但用于大锻件生产时易出现晶粒粗大或混晶缺陷,导致冲击性能波动。对此,本文通过系列热处理试验,探究改善9%Cr铁素体耐热钢晶粒组织的最优工艺。
PART.1
实验材料与方法
研究人员采用锻件水口余料改制试板(1000mm×550mm×350mm),经1050℃水冷淬火,760℃回火空冷及模拟760℃保温4h空冷消应力热处理后,在表层、T/4及T/2处取样检测(见表1、表2)。
PART.2
冲击性能不合分析
2.1 冲击断口形貌
合格试样(2、7)断口有明显纤维区,存在大量韧窝,为韧性断裂;不合格试样(5、6)断口齐平,呈河流花样,为解理脆性断裂(见图1)。
2.2 显微组织
合格试样(1、2)为细小等轴晶粒,不合格试样(5、6)为粗大马氏体板条组织(见图2)。
晶粒度检测显示:合格试样晶粒度约7级,不合格试样为2~3级,部分6.5级(见图3)。晶粒粗大或混晶是冲击性能不合格的主因。
PART.3
晶粒改善研究
3.1 试验方案
研究人员采用6种热处理试验方案,重点分析晶粒细化效果。
方案1 一次正火:1050 ℃×2 h—空冷;
方案2 两次正火:1050 ℃×2 h— 空冷+1020 ℃×2 h—空冷;
方案3 一次退火:1050 ℃×2 h—炉冷;
方案4 两次退火:1050 ℃×2 h— 炉冷+1020 ℃×2 h—炉冷;
方案5 一次退火+一次正火:1050 ℃×2h—炉冷+1020℃×2h—空冷;
方案6 等温退火:1050 ℃×2h 完全奥氏体化,2h降温至730℃,分别保温12 h、24 h、72 h后空冷。
3.2 晶粒细化结果
(1)两次正火后晶粒度达9.5级(少量7级),但均匀性较差。
(2)两次退火后形成马氏体(3.5级) +珠光体(8.5级) 混晶,改善效果有限。
(3)退火+正火后晶粒度9.0级(部分3.5级),混晶明显。
(4)730 ℃×12 h等温退火后完全转变为铁素体/碳化物组织,晶粒尺寸20~30 μm,均匀性优异(见图4)。
PART.4
结论
(1)9%Cr铁素体耐热钢冲击性能不合格源于晶粒粗大或混晶,不合格试样晶粒度2~3级,合格试样约7级。
(2)两次正火可细化晶粒至9.5级但均匀性差;两次退火易形成混晶;730℃等温退火12 h可获得均匀细小的铁素体/碳化物组织,是最优工艺。
来源:天津重型装备工程研究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