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目光聚焦北京“世界机器人大会”时,一场关乎高端制造核心工艺的深度交流在江苏盐城同步上演。2025年8月7日至9日,由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主办,金属加工杂志社、中国热协感应加热分会承办,盐城高周波热炼有限公司协办的“2025第七届高端感应热处理技术交流会”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领军企业、顶尖科研院所及产业链上下游的专家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感应热处理技术如何赋能“十五五”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中国高端制造向绿色化、智能化加速转型。
高端感应热处理技术以其节能、高效、清洁及安全可靠的显著优势,成为提升关键零部件性能、延长寿命乃至突破极限的革命性工艺。无论是人形机器人的精密丝杠、减速器、齿轮,还是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的核心部件,其质量和性能都高度依赖先进高端热处理工艺。在国家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国务院《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快突破关键核心工艺,培育绿色智能制造新动能”的背景下,本次会议聚焦“‘十四五’创新成果”与“‘十五五’新质生产力展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械工业信息研究院金属加工杂志社副社长吕建新
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孙超副秘书长
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孙超副秘书长致辞:“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热处理行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感应热处理领域,关键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例如,超低能耗智能感应热处理装备,单位能耗较传统设备降低40%;人工智能驱动的感应热处理工艺优化系统在汽车零部件等企业广泛应用,良品率大幅提升。“十五五”时期中国热处理行业在感应热处理领域,将重点实施技术创新攻坚计划,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提高装备的国产化率和自主可控水平。实施数字智能赋能计划,推动感应热处理设备的智能化升级、推广节能、环保的感应热处理技术和装备,降低行业碳排放强度等。本次会议正是顺应了行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
协办方盐城高周波热炼有限公司总经理梶野贤正发表致辞,讲到作为高端制造的核心工艺之一,感应热处理在航空航天、新能源装备、汽车工业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关键。盐城高周波热炼有限公司始终专注于技术研发与工艺升级。期待与同仁共探技术边界,共享发展红利。
大会报告:技术突破与应用实践
中国热协感应加热分会副理事长张就坤
大会报告环节,中国热协感应加热分会副理事长张就坤做了《感应加热的“十五五”新质展望》的报告,全面介绍了感应热处理发展历史、感应热处理优势特点、感应热处理的应用领域及感应热处理的发展现状等。从他的报告中,可以看出“十四五”期间,我国感应热处理在众多领域的工艺研究取得了优异成绩,如小直径内孔的感应淬火工艺研究刷新了世界纪录,最小内孔直径可以做到8mm,孔深可以做到10mm,淬硬层可以做到1mm以下;感应热处理技术在粉末冶金零部件制造领域有了广泛应用;风电大模数齿轮的仿形淬火日渐成熟;高端机床和人形机器人的精密丝杆的高频淬火,直线度的误差控制在3um/m;航空发动机的调节丝杆真空感应淬火工艺满足1500℃极端工况服役要求;雷达系统和卫星组件关键部件中铼、镓、锗的感应提纯技术几乎被国内企业垄断等。未来,感应热处理装备、感应热处理加工及感应热处理检测等在AI智能制造方面将全面走向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国家在政策层面上将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走向智慧化。尤其对于先进、清洁的感应热处理的应用场景要积极推广,加速提升感应热处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盐城高周波热炼有限公司营销部副部长韦晓强
盐城高周波热炼有限公司营销部副部长韦晓强做了《工业4.0时代的感应热处理装备丝杆、导轨感应淬火和回火设备详解》的报告,在工业4.0和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本次报告重点分享盐城感应热处理装备领域的前沿技术、创新成果及实践经验。报告详细展示了该公司在精密丝杆、导轨热处理工艺革新及生产线构建等方面的突破性进展,为行业的整体提升,添砖加瓦。
深圳希禾增材技术有限公司前沿激光技术研究院院长梁国文
深圳希禾增材技术有限公司前沿激光技术研究院院长梁国文做了《绿光3D打印——纯铜线圈的创新设计和高效智造触手可及》的报告。让我们了解到,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可以对异型和复杂结构的部件进行快速一体成型,在新型感应加热部件的设计及制造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绿激光,激光波长越短,功率越高、高光束质量实现的难度成倍增加。绿激光SLM可以实现铜、铜合金、铝合金等高反金属高精度高质量的工业级量产打印等。
中车戚墅堰所技术服务公司技术副总监李平平
中车戚墅堰所技术服务公司技术副总监李平平做了《关于齿面深层剥落机理的系统性探讨》的报告,从理论与实践角度进行了全面剖析,讲解了感应淬火齿面深层剥落、渗碳淬火齿面深层剥落及感应淬火齿轮深层剥落等问题与产生机理,并用案例指出感应淬火齿轮深层剥落应主要关注感应层深,一般为批量事故;渗碳淬火齿轮深层剥落主要关注材料纯净度,一般为个例。
江苏华兆制冷设备有限公司销售总监袁锦新
江苏华兆制冷设备有限公司销售总监袁锦新做了《知冷知热——制冷系统的减碳节能解决方案》的报告。华兆制冷根据多年磁悬浮制冷机组的应用经验,进行了多项核心技术的革新与升级。这些技术特点共同推动了机组在能效、稳定性、环保及应用范围等方面的显著提升。运用水冷高效螺杆冷水机组/环保无油离心式磁悬浮机组,对现有生产线制冷系统的集中供冷改造。
中国一重天津研发中心副总工艺师陈太辉
中国一重天津研发中心副总工艺师陈太辉做了《大型轧辊低频整体感应淬火技术开发及应用》的报告,从中我们了解到,支承辊是钢厂轧机核心部件,大型支承辊作为钢铁企业最核心备件,高端产品长期依赖进口,“卡脖子”问题比较严重,中国一重代表我国大型支承辊的最高制造水平,但与国际顶尖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亟待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速传统大锻件行业向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整体感应热处理技术,是当前支承辊质量控制的最佳选择,2010年以来,中冶陕压、宝钢轧辊、中钢邢机相继引进。中国一重开发了大型支承辊整体感应热处理工艺技术,改变传统加热方式,加速了绿色化转型,显著引领大锻件行业关键工艺技术进步。
恒进感应科技(十堰)股份有限公司经理严煜
恒进感应科技(十堰)股份有限公司严煜做了《感应热处理加工中心的关键技术与应用》的报告,介绍了恒进感应热处理设备,已在风电轴承、汽车制造、高端机床制造、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纺织设备等行业广泛应用。公司的中高档数控感应淬火机床已经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满足进口替代的要求。感应热处理加工中心融合智能化与集成化技术,成为新一代感应淬火、回火等工序热处理解决方案。通过数字化控制和柔性化设计,有效解决传统设备的痛点问题。
深圳红加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黄绍昆
深圳红加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黄绍昆做了《最新红外测温技术在感应加热领域的应用》的报告。介绍了红外测温仪实际上是一种非接触式辐射能量探测器,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会产生红外线辐射。基于普朗克和波茨曼辐射定律的原理,辐射的能量与该物体的温度成比例,能够探测接收目标物体发出的辐射能量从而测量出该物体温度的仪器称之为红外测温仪。红外热像仪在热处理中的应用:不锈钢感应加热、铝件焊接测温、高线测温、铁水侧浇、铁水底浇高炉出铁口、热风炉、电炉内铁水测温、连铸测温、铝液测温等。
中车戚墅堰所精密热处理研究室高级工程师徐宁
中车戚墅堰所精密热处理研究室高级工程师徐宁做了《同频共振——三步带您走近大兆瓦风电齿圈感应淬火热处理》的报告,介绍了“感应淬火技术是应对风电行业内卷的制胜法宝”。风电齿圈选择中频感应工艺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而且更加节能、环保。感应淬火工艺与装备的匹配、感应器设计技术、感应淬火精密控制技术。
成都安信工仿科技有限公司(DEFORM软件中国区代表)技术总监晏建军
成都安信工仿科技有限公司(DEFORM软件中国区代表)技术总监晏建军做了《感应加热及热处理的有限元仿真技术及应用》的报告,介绍了感应加热模拟技术、微观组织数值模拟、感应淬火模拟技术、热处理模拟技术。
杭州米拓林克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杨庆德
杭州米拓林克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杨庆德做了《AI辅助的淬火硬化层深度自动测量及在线测量技术》介绍了该公司的升级产品HTG2000。该产品比上一代升级了自动校准自动测量更适合在线集成,无需脚踏开关可以更好的实现自动化集成,更灵活的集成方式开放通讯接口,可以集成到第三方软件中,数据上云使数据更安全。
马鞍山方圆精密机械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徐栩
马鞍山方圆精密机械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徐栩做了《回转支承感应淬火工艺》的报告。介绍了回转支承感应淬火与工艺实现情况,单排球滚道淬、双排球滚道淬、三排柱滚道淬、交叉滚柱滚道淬等,如?65滚道采用感应淬火工艺,能实现软带宽度缩短50%~60%,批量加工无裂纹。
作为会议的传统项目,本届会议额答疑环节依然受到高度重视,在答疑过程中,参会代表纷纷提出问题,现场专家进行逐一解答,来自贵州贵钢钎具公司、河北博宏感应、天润工业技术、重庆三爱海陵实业、东莞和胜金属、宁波亚德客自动化公司等代表纷纷提出生产中遇到的问题,答疑专家逐一解决。2个小时答疑时间稍纵即逝,参会代表们意犹未尽。
本届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中国感应热处理技术在“十四五”期间的卓越成就,更清晰勾勒出“十五五”期间依托新质生产力向全球智造高地迈进的发展蓝图。会议得到深圳希禾增材、恒进感应、深圳红加科技、成都安信工仿、新联工业技术(杭州)、杭州米拓林克、江苏华兆制冷、河南力捷数控等企业的大力支持,彰显了产业链协同创新的强大合力。中国高端感应热处理技术,正以创新为引擎,驱动中国制造迈向更绿色、更智能的未来。
本次会议只是为热处理技术交流拉开了帷幕,真正的交流大餐欢迎大家关注——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25中国热处理行业厂长经理大会,热处理行业十四五成就展、5个分论坛同期举办,行业盛会一触即发。
来源:热处理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