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作为机车车辆、机械动力传动系统中的关键核心零件,在运转过程中须承受冲击、弯曲、扭转、接触等复杂载荷作用。如何提高齿轮的抗疲劳性能一直都是行业关注的重点,大量的研究表明,控制和降低齿轮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是提高齿轮抗疲劳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
钢铁在冶炼过程中会产生非金属夹杂物,张晔宁等研究表明非金属夹杂物的存在使钢材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及工艺性能下降。在钢材疲劳性能方面,非金属夹杂物导致钢材疲劳性能变差的主要原因为:(1)钢的应力不会随着夹杂物而进行传递,应力会出现在夹杂物的周围,然后产生裂纹,非金属夹杂物成为整个应力的核心;(2)非金属夹杂物的变形程度没有钢的变形程度高,所以对钢进行加工处理时,会逐渐在钢和非金属夹杂物接触处出现裂纹。研究人员在分析研究钢材断口时发现,因为抗疲劳性被破坏而出现断裂的地方,存在一定的非金属夹杂物,这些非金属夹杂物表现为粗大脆性或者呈现点状分布且没有发生变形。由此可知,钢的疲劳强度受到非金属夹杂物数量的影响,当非金属夹杂物数量逐渐增多时,钢的疲劳强度会逐渐降低。非金属夹杂物对钢材疲劳性能影响也与其大小有关:体积较大的非金属夹杂物所产生的影响更为严重;非金属夹杂物的体积大小所带来的影响要比非金属夹杂物的含量多少要大许多。
目前,针对齿轮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研究的重点在冶炼过程的控制上,包括如何识别和控制非金属夹杂物的形成和发展,炉渣对其的影响以及如何优化冶炼工艺,但是,对于成品齿轮钢材的非金属夹杂物控制水平的评估研究相对较少。常用检测方法为GB/T 10561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对齿轮钢中夹杂物进行评价,新的检测方法GB/T 40281极值分析法应用相对较少。本文将两种测定方法进行对比,研究两种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同时尝试将非金属夹杂物检测结果与齿轮钢的疲劳极限相关联,在实施齿轮钢疲劳试验受限时,可用非金属夹杂物检测结果来初步确定齿轮钢的疲劳极限。
来源:中车福伊特传动技术(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