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调研报告丨连载三:国内汽车钢零件热处理发展现状
最新动态
调研报告丨连载三:国内汽车钢零件热处理发展现状
2025-07-241
目录

汽车行业发展总体现状

国内汽车钢零件热处理发展现状

国内汽车铝合金零件热处理发展现状

总结


(一)汽车行业发展总体现状(点击阅读)

(二)国内汽车钢零件热处理发展现状

2.1 总体进展(点击阅读)

2.2 汽车钢发展现状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发挥着工业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作用。作为最重要的汽车制造基础材料,我国汽车行业用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在汽车制造中全面应用。汽车用钢是我国汽车制造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具有持续的成长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高技术服务的特点,是衡量一个企业技术创新和质量管理水平的标尺。目前,汽车用钢主要包括汽车大梁钢、车轮钢、汽车内衬板、汽车(轿车)面板等,以及传动部分用齿轮钢等特殊钢。据粗略统计,生产1辆汽车的原材料中,钢材所占的比例约为72%88%。近年来中国汽车用钢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全球重要市场之一,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从20202024年间,中国汽车钢铁材料市场取得了显著增长。市场规模从约6000万吨扩大至超过8000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超5%;产值从约900亿元攀升至1300亿元,年均增速达13%,其中新能源汽车用钢需求占比已提升至35%2024年我国汽车行业耗钢总量约在4835.70万吨,较2023年增加2.40%,与汽车行业增速大致相仿,但因汽车行业乘用车增量较多,因此汽车行业耗钢量增速略低于汽车行业产量增速。其次从未来我国车市发展趋势来看,总量扩增预期依然存在但整体增速或有所减缓。由于当前新能源汽车单位耗钢量减少的程度依然有限,短时间内汽车行业耗钢量与汽车行业产量增速或能保持接近。此外,随着近年来我国新能源车市场的快速扩张尤其是在续航里程和轻量化需求的推动下传统汽车用钢的消费模式正在发生转变。未来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普及及践行“双碳”策略,在节能环保大趋势下汽车轻量化将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汽车先进高强钢和超高强钢的应用比例将得到大幅提升,高性能、长寿命、高性价比是未来发展方向。未来汽车钢产业将面临基于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及环保政策推动下的多重发展趋势:

1、高强度与轻量化是汽车用钢的主要发展方向。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普及,对钢材的强度、耐腐蚀性和轻量化要求日益提高。高强度钢、先进高强度钢等新型材料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以满足汽车轻量化、提高燃油效率和减少排放的需求。通过单位系数法测算,2024年新能源汽车的用钢量将约为1302万吨,比例占总用钢的27%。相比之下,传统燃油车的单车用钢系数较高,尽管轻量化驱动的趋势已经显现。此外,在新能源汽车中,SUV车型由于其市场受欢迎程度的提升,其用钢量占比由去年的39.3%提升至42.3%。燃油车用钢系数未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如果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增速未能超过9.6%,汽车整体用钢量将面临下降的风险。这种战略性的转变正是为了应对新能源汽车在动力系统上的新变化,减少对传统发动机及相关金属件的依赖,进而实现更优的续航表现。

2、技术创新是推动汽车用钢全产业链发展的关键。随着科技的进步,轻质材料(如铝镁合金、非金属复合材料)逐渐被应用于汽车制造,成为传统钢材的竞争对手。这些材料在减重和提高燃效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尤其在电动汽车和高性能汽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因此,钢铁行业面临替代材料的挑战,可能影响到汽车用钢的市场份额。尽管汽车用钢市场对高性能钢材的需求日益增长,但许多传统钢铁生产企业仍然依赖于过时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缺乏对新型钢材、尤其是适用于新能源车和智能车的创新钢材研发,限制了钢铁行业在满足汽车行业不断变化的需求上的适应性。随着钢铁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用钢的生产效率和服役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如先进热处理技术、连续热镀锌技术和新型钢种的开发,使得钢材在满足高强度、抗腐蚀性和高成形性等要求的同时,钢材成本逐渐降低。这样的创新推动了汽车制造商在生产中更广泛地采用钢材,特别是在高强度和轻量化钢材的使用上。未来钢铁企业应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材料科学、制造工艺等方面的创新,不断提升钢材的性能和质量,以满足汽车制造对高品质钢材迫切需求。同时,智能化、自动化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也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一致性。基于工业4.0,钢铁行业面临着数字化和自动化转型的压力。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能源消耗,钢铁企业必须投资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然而,转型过程中所需的高额投资、技术人员培训和设备更新换代,对于国内广大钢铁企业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进而影响到汽车用钢市场的供应能力和价格稳定。

3、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为汽车用钢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全球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崛起,汽车钢需求量将持续增长。预计未来35年,新能源汽车依然将是用钢需求的重要增长点,并刺激相关基础设施例如充电桩和充电站的建设,将进一步推动汽车用钢全产业链升级,带来新的增长点。

4、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需要更多先进的传感器和驾驶辅助系统,这些系统通常需要配合特定的车身结构来安装和保护。高强度钢和先进的合金材料在保证车身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同时,为自动驾驶技术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因此,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汽车用钢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尤其是对于车身安全框架和传感器保护结构的需求增加。

5、环保政策的推动也将对汽车用钢行业产生深远影响。随着全球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汽车用钢行业将面临更严格的环保标准。钢铁企业需要加强环保投入,推进绿色生产,降低能耗和排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同时,面对全球市场的变化,极端气候的适应性也决定了耐蚀钢/合金广泛应用。

6、全球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者对汽车质量、成本的需求直接影响汽车用钢的市场。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和地区(如中国、印度)推动了全球汽车产销量的增加,特别是在经济型轿车和SUV的需求上。钢材在这些车型的生产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推动了低成本、高强度钢材的需求增长。

7、全球供应链的变化与本土化生产。汽车行业的全球化布局和日益复杂的供应链促使汽车制造商在钢材采购方面更加注重本土化生产。特别是在中国等主要汽车市场,越来越多的钢铁生产商开始提供定制化的汽车用钢材解决方案。这种供应链的本土化趋势促使了汽车钢材的生产和消费市场发生变化,推动了高品质钢材的本地生产和需求增长。

8、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钢价格波动对汽车产业产生了直接影响,尤其是在钢铁生产的原材料如铁矿石、煤炭和废钢的价格波动时期。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可能会导致汽车用钢的成本增加,从而影响到汽车制造商的生产成本和最终售价。因此,钢铁行业对原材料的有效管理和价格波动的应对策略在汽车用钢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9、汽车安全性标准和碰撞测试要求的提升。随着全球汽车安全性标准的提升,尤其是在碰撞测试和车辆保护结构方面,汽车制造商对高强度钢材的需求日益增加。钢材,特别是超高强度钢和合金钢,能够有效增强车身结构的抗碰撞能力和安全性能,因此在现代汽车的设计和生产中占据了愈发重要位置。

综上,新能源车的迅猛发展,虽然导致了单车用钢系数的下降,但对于高强度钢的要求却在不断上升,使得整体需求维持稳定。展望未来,汽车行业的增速预计将在2%3%之间,而新能源车预计仍将保持在相对较高的增速。尽管面临众多挑战和不确定性,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依然为汽车用钢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可以说,汽车用钢的未来必将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密切相关,展现出更加丰富多元的市场景象。

作者:冯毅,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企业受聘高级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编辑:朱光明  校对:孙超  审核:吕东显 
媒体合作: 13501198334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