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发展总体现状
⊙国内汽车钢零件热处理发展现状
⊙国内汽车铝合金零件热处理发展现状
⊙总结
(一)汽车行业发展总体现状
全球汽车产业经过近一个多世纪发展,已步入存量竞争阶段,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其汽车市场已趋于饱和。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全球汽车产销在连续增长十年后首次负增长,随后市场经历了“三连降”,直到2021年回暖,显示出复苏迹象。进入21世纪后,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汽车产销市场。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就双双突破千万辆大关,首次接棒美国登顶世界第一。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产业转型步伐加快,每年汽车市场产销稳中有进,表现出愈发强大的发展韧性和活力。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再度双双超过3000万辆,分别达到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其中,汽车国内销量2557.7万辆,同比增长1.6%,消费潜力不断释放,创下了历史新高。2024年国内传统细分车辆市场领域,乘用车产销持续增长,为稳住汽车消费基本盘发挥积极作用,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占有率为65.2%,较2023年同期上升9.2个百分点;商用车市场表现总体平稳,产销量接近400万辆,已连续十六年稳居全球汽车产销榜首。新能源车目前已成为我国汽车乃至整个工业参与面向世界的一张名片。自2021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走出一条昂扬向上发展曲线,产销增速连续4年超过30%。2024年,新能源车年产销首次跨越1000万大关,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新能源车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比重达40.9%,较2023年提高9.3个百分点。
加强出口也成为了我国近年来汽车产业的又一发展方向。2021年以来,中国车企海外开拓持续见效,出口数量快速提升,成为拉动中国汽车产销总量增长的重要力量。2024年,尽管外部压力加大,我国汽车出口仍实现了19.3%的同比增长,达到585.9万辆,进一步巩固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地位,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约占41.0%,较2009年增加了20.2个百分点,成为了引领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最重要力量。乘用车出口495.5万辆,同比增长19.7%;商用车出口90.4万辆,同比增长17.5%。新能源车出口128.4万辆,同比增长6.7%。特别是长续航插电混动和增程技术产品,得到海外用户认可,2024年,插混汽车出口29.7万辆,同比增长1.9倍。
综上所述,中国汽车产业经过七十余年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目前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坚实支柱,其消费体量大、发展潜力足、产业带动作用强,在拉动我国消费内需、促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汽车类零售额达5.03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41%。2024年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年营业收入为10.65万亿元,占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营业收入的7.70%。随着系列政策出台落地,汽车市场潜力将进一步释放,预计2025年汽车市场将继续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汽车产销将继续保持增长。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汽车行业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为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加深、汽车消费内生动力欠佳、行业竞争加剧、盈利持续承压等。近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近日发布通知,加强扩围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相信未来随着相关政策强力驱动,政策组合效应不断释放,汽车市场潜力还将进一步释放,预计2025年乃至未来数年内,我国汽车市场还将继续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汽车轻量化是推进我国汽车工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都面临巨大的轻量化压力。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3.0路线图还未正式出出台),燃油车到2025年轻量化系数需降低10%,到2030年需降低18%,到2035年需降低25%;纯电动汽车的三个节点的轻量化系数降低幅度分别增加至15%、25%和35%。汽车轻量化实现路径主要包括材料、工艺、结构三方面,可从动力、车身、底盘、内外饰等多个部位减重。基于轻量化需求,在不断减重及安全测评规程愈发严酷形势下,对各类汽车零部件品质要求的持续提升,给各类金属汽车零件热处理产业链带来新机遇和挑战。
作者:冯毅,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企业受聘高级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