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热处理工艺对低合金高强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最新动态
热处理工艺对低合金高强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2025-07-161

随着国家基础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大型工程项目对设备的高要求,工程机械正朝着大吨位、高性能方向发展,国内企业已研制出大吨位的工程机械设备,如千吨级起重机、百吨级挖掘机,出于减轻自重,保证安全性的要求,高强钢已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结构件的制造。工程机械常在严寒、酷暑、风雪雨雾等极端天气中作业,且工作载荷大,要求高强钢具有较高强度及疲劳强度以适应长期高负荷运转,良好的低温冲击韧性以满足低温环境使用,良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以延长使用寿命等。国外许多大型钢铁企业均可以批量生产800MPa以上的高强度结构钢,而国内宝钢、鞍钢、武钢等企业都在积极开发高强度结构钢板,但仅有宝钢、鞍钢等少数企业在技术上相对成熟,其生产工艺流程如下:原材料准备与预处理-熔炼-连铸-精整-粗轧清坯-加热-热轧与冷轧-热处理-检验入库。受国内政策和设备更新换代、全球经济复苏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的影响,工程机械设备的需求量会逐年增高,因此工程机械用高强度结构钢板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目前一般采用微合金化、控轧控冷工艺来满足钢材高强度、高塑韧性、高疲劳寿命以及良好焊接性能的要求。张青学等研究了调质工艺对20mm 厚高强韧结构钢Q890E 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在890~910℃淬火,500~650℃回火时,制备的钢材性能均能满足要求。王谋渊等研究了Q890 在高温下的蠕变性能,利用蠕变试验参数拟合了Field&Field 蠕变模型的参数,与试验曲线吻合良好。卢锐等研究了热变形对Q890D 连续冷却相变的影响,发现随着冷速增大,静态CCT 与动态CCT 组织的显微硬度逐渐增大。麻衡开发一种高性能Q890 钢板,其屈服强度达到900MPa,-40℃冲击吸收能量超过200J。相关研究表明可以通过等温淬火形成残余奥氏体、贝氏体来提高高强钢的韧性,抑制裂纹扩展,本文采用显微组织分析、硬度试验、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疲劳试验等方法研究不同淬火温度对Q890D 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指导制定Q890D 最佳的热处理工艺。

1

试验制备与试验方法

1.1 试样制备

试样取自某钢厂生产的Q890D 板材,钢板厚度12mm,其化学成分如表1 所示。

图片

1.2 热处理优化试验

对Q890D 进行热处理优化试验,热处理优化工艺如表2和图1所示,淬火时间均为1h,采用水冷至室温,回火温度550℃,回火时间2h,采用空冷至室温。

图片
图片

1.3 试验方法

利用线切割在板材横截面取金相试样,经240#-400#-800#-1200#砂纸研磨和金刚石喷雾抛光剂抛光后再用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10s,在Olympus PMES 型光学显微镜和Inspect S50扫描电镜下观察显微组织和晶粒度;根据GB/T230.1-2018,采用200HRS-150 数显洛氏硬度计在Q890D 试样横截面进行硬度测试,每点间隔3mm,标尺为HRC,载荷保持时间3s;根据GB/T 228.1-2021、GB/T 229-2020,分别在INSTRON 600MDX 万能拉伸试验机、JB-30B 低温摆锤冲击试验机测试Q890D 的强度及冲击功,在屈服强度以下拉伸速率为0.1mm/min,超过屈服强度后拉伸速率0.6mm/min,每组测试3 个试样取平均值;冲击试样尺寸为(55×10×10)mm,采用V型2mm缺口试样,冲击试验温度分别为20℃、0℃、-10℃、-20℃、-30℃、-40℃、-50℃,每个冲击温度下测试3个试样取平均值;根据GB/T3075-2021,利用INSTRON 8802 型疲劳试验机进行轴向疲劳试验,疲劳试样尺寸如图2 所示,采用正弦波加载,应力比0.1,频率10Hz,每个应力水平下测试3 个试样取平均值;利用Inspect S50 钨灯丝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拉伸断口、疲劳断口进行分析。

图片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显微组织分析

从图3 中可以看出,优化前后的Q890D 组织均为回火索氏体+少量铁素体,这是由于淬火温度的选择直接影响调质钢板的性能,经过870~930℃淬火处理时,Q890D 均能达到奥氏体化,在随后冷却过程中转变为板条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少量铁素体,在550℃高温回火初期,马氏体中的过饱和碳原子析出,形成碳化物,大大减小了马氏体中α 相的晶格畸变,同时残余奥氏体逐渐转变为过饱和固溶体与碳化物;随着回火继续进行,Q890D 中的碳化物聚集长大,得到粒状碳化物与铁素体的机械混合物,即回火索氏体。但金相显微镜最高放大倍数为1000×,分辨率较低,无法进一步分析Q890D 的显微组织和晶粒度,故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进行再次分析,放大倍数为2000×,如图4 所示。经分析发现,试样的晶粒尺寸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870℃淬火时,Q890D 中合金元素未完全融入奥氏体中,部分合金碳化物钉扎在晶界处,阻碍晶粒长大,晶粒呈细小等轴状,但存在个别较粗大晶粒;在900℃淬火时,合金元素大部分融于奥氏体中,晶粒开始长大,但900℃淬火温度较低,无法提供足够的驱动力,因此900℃淬火后的Q890D 晶粒仍较细小;在930℃淬火时,较高的淬火温度为Q890D 提供了足够的驱动力,晶粒尺寸成倍增加,导致最终晶粒粗大。

图片
图片
图片

2.2 洛氏硬度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Q890D 的洛氏硬度均有所提高,且硬度均匀。这是由于870℃淬火温度较低时,合金元素无法完全融入奥氏体中,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形成的碳化物较少,导致硬度较低;在900℃淬火时,大部分合金元素融入奥氏体中,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形成的碳化物较多,所以3#硬度相对2#提高较多;在930℃淬火时,合金元素全部融入奥氏体中,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形成的碳化物最多,所以4#硬度相对3#硬度有所提高。

图片

2.3 拉伸及断口分析

Q890D 进行拉伸试验结果如表4和图5所示。根据霍尔—佩奇公式:

图片

上述??0取决于晶体结构和位错密度,常数;K 与材料种类性质及晶粒尺寸有关,常数;d 为晶粒的平均直径。从公式可以看出,晶粒越大,材料的屈服强度越小。如果从晶粒尺寸角度的分析会得出,Q890D 的屈服强度随着淬火温度的提高。但当淬火温度由870℃升至900℃时,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提高较多,这是由于合金元素的固溶以及第二相析出也会影响试样的强度。在870℃淬火时,Q890D 晶粒虽然细小,但其合金元素扩散能力较弱,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固溶,因此在回火过程中第二相的析出较小,所以强度相对提高较少;在900℃淬火时,Mn、Ni、Cr、Mo 等合金元素的扩散能力增强,融入奥氏体中形成较多的碳化物,并提高了奥氏体的稳定性,在冷却过程中,部分奥氏体转变成板条马氏体。在随后的回火过程中,合金元素以碳化物的形式扩散析出,碳化物弥散均匀分布在基体上,再加上900℃淬火时Q890D 的晶粒未明显长大,较细的晶粒+弥散分布的碳化物共同导致Q890D 强度大幅提高。在930℃淬火时,合金元素的扩散能力继续提高,在随后的回火过程中形成更多的弥散分布的碳化物,但由于其淬火温度较高,晶粒尺寸较粗大,且其对强度的作用远大于第二相分布的作用,因此其强度有所降低。

图片

图6 为Q890D的拉伸断口扫描图,宏观上断口表面颜色灰暗,粗糙不平,有剪切唇存在,为韧性断裂。微观上可以看出断口形貌由韧窝+撕裂棱组成,韧窝较浅,且断面均出现孔洞(裂纹),这属于微孔聚集型断裂,当应力超过屈服强度时Q890D 试样会产生塑性变形,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夹杂物与金属界面处会分离产生微孔,随着应力的持续,微孔聚集成孔洞,孔洞形成裂缝,直至Q890D 试样断裂。

图片
图片

2.4 冲击结果分析

Q890D 冲击试验结果如表5 和图7。从结果可以看出,经过热处理优化后Q890D 冲击功均提高,且随着淬火温度的提高冲击功先升后降,900℃淬火处理的Q890D 试样冲击功最优。从20℃至-30℃,Q890D 试样随着试验温度的降低其冲击功下降较少,说明在此温度范围内Q890D 的温度敏感度较小,经过热处理的Q890D 韧脆转变温度均在-40℃至-50℃之间。这是由于870℃淬火处理的Q890D 试样虽然晶粒尺寸较小,但其强度也低,从而抵抗外力冲击的能力较弱;900℃淬火处理的Q890D 试样强度最高,晶粒尺寸细小,具有较强的抵抗外力冲击的能力,因而具有最高的冲击功;随着淬火温度的继续升高,930℃淬火处理的Q890D 试样的晶粒尺寸会增大,从而使位错在移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减小,导致受到冲击外力时容易断裂,具有较小的冲击功。

图片

2.5 疲劳性能分析

Q890D 疲劳试验的结果如表6 所示。疲劳试验最大载荷为700MPa。从表6可知,热处理优化后的Q890D 轴向疲劳循环次数是未优化前的1.87 倍、3.47 倍和2.36 倍,表明热处理优化提高了Q890D 的疲劳性能。经扫描电镜分析发现,900℃淬火处理的Q890D 试样晶粒(3#试样)较未优化的提高1个级别,晶粒细化会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塑韧性,同时900℃淬火处理的Q890D 试样析出较多弥散分布的碳化物,试样晶粒越细小,晶界就越多,位错集群中位错个数就越少,应力集中就越小。在位错在移动时,会遇到较多的晶界和弥散分布的碳化物阻碍位错移动,从而提高Q890D 的疲劳性能。

图片

从图8(a)可看出,未热处理优化的Q890D 试样(1#试样)裂纹从气孔处萌生(A),裂纹向内部扩展形成疲劳扩展区(B 区),斜断面为瞬断区(C 区),位于主疲劳源的对面。图8(c)和图8(d)分别是裂纹扩展区和瞬断区,瞬时断裂断口形貌凸凹较大,具有韧窝特征,说明1#试样韧性较好。

图片

从图9(a)可以看出,900℃淬火处理的Q890D 试样(3#试样)疲劳裂纹起始于试样表面,裂纹源沿断口周边分布(A 区),为多源特征。裂纹向内部扩展形成疲劳扩展区(B 区),该区约占整个断口面积的2/3,3#试样疲劳扩展区远大于1#试样,说明在相同载荷下3#试样可有效抵抗疲劳裂纹扩展,疲劳寿命高于1#试样,斜断面为瞬断区(C 区),位于主疲劳源的对面。图9(c)和图9(d)分别是裂纹扩展区和瞬断区,瞬时断裂断口形貌凸凹较大,具有韧窝特征,说明3#试样韧性较好。

图片
图片
3

结论 

1)经三种热处理优化的Q890D 强度、硬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经900℃淬火+550℃回火后的Q890D 试样具有最高强度和最优的综合力学性能,所有拉伸断口均为微孔聚集型断裂。

2)经三种热处理优化的Q890D 韧脆转变温度均在-40℃至-50℃之间,冲击功均提高,且经900℃淬火+550℃回火后的Q890D 试样具备最优的冲击韧性。

3)热处理优化后的Q890D 轴向疲劳循环次数是未优化前的1.87 倍、3.47 倍和 2.36 倍,表明热处理优化大幅度提高了Q890D 的疲劳性能,且疲劳断口瞬断区均呈现韧窝。

4)本文研究了不同淬火温度对Q890D 组织性能的影响,后续还需加强Q890D 高强钢的焊接工艺及性能的研究,以扩大Q890D 的应用范围。


来源:热加工论坛,作者单位: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朱鹏霄

编辑:朱光明  校对:孙超  审核:吕东显 
媒体合作: 13501198334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