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起重机齿轮箱中的20CrMnTi渗碳齿轮为研究对象,从金相分析、化学成分分析、断齿宏观形貌分析、硬度测试、扫描电镜分析等方面出发,对该尺寸的断裂失效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最后,进行数据汇总分析,可发现齿轮齿根部在淬透性不足下会使心部无法获得马氏体组织,相反在产生贝氏体组织后易在应力过载下产生裂纹,且裂纹持续增大会使齿轮断裂。
对于20CrMnTi渗碳钢的应用而言,基于其淬透性较高的优点,为确保材料具有坚硬耐磨的表面和较高硬度的心部,可以进行渗碳淬火处理,同时该材质也有着较高的环境适应能力,在低温中有着较高的冲击韧性。结合材质特性,在进行轴承轴、齿轮的制造生产中,多应用该材料,可使零件适应其所处的高负荷、高转速和高摩擦等环境。以某齿轮制造企业的渗碳齿轮生产看,其材料为20CrMnTi渗碳钢,参考客户应用一段时间后的反馈看,部分齿轮的断裂问题较为明显,经济损失较大且干扰作业进度。因此,有必要对断齿进行质量缺陷分析,以期提高齿轮生产质量。
在案例齿轮制造中,具体为低速直齿圆柱齿轮,可应用于起重机的齿轮箱中,为确保其齿轮强度和性能,该厂选择20CrMnTi渗碳钢材质进行制造。其制造工序有以下方面:第一,进行原配锻造和原材正火处理;第二,对钢坯进行粗车、半精车和精车操作;第三,结合尺寸需求进行滚齿并做好毛刺处理;第四,进一步剃齿,完成后开展关键的渗碳淬火处理;第五,进行回火,消除应力。不过结合客户反馈在出现较高齿轮断裂故障下,需要进行故障原因分析。
应用多方面检测技术可以提高断裂原因的研究可靠性,具体而言,化学成分的分析可以借助离子体质谱仪,例如有C/S分析仪及电感耦合等;齿轮断齿位置的宏观形貌可以直接进行拍照记录;金相组织了解可借助Leica DM 1500光学金相显微镜;渗碳层硬度则借助HV-5型小负荷维氏硬度计(载荷1kg);显微组织及断口的微观部分,可以使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一般型号选择FEI Quanta 250型。
齿轮材料成分探究:对20CrMnTi渗碳齿轮进行成分分析 ,其检测结果可以参考表1。结合表1,Cr、Mn、Si、C等元素的含量皆符合GB/T3077—1997 《合金结构钢》 中,对20CrMnTi材料的指标要求。因此,可判断材料因素不是齿轮断裂的关键。
表 1 齿轮化学成分
断齿宏观形貌分析:在轮齿齿根的弯曲应力最大处为齿轮断口,同时断裂位置存在凹凸不平的特征。借助肉眼还能观察到断齿上面的放射性条纹。因此,可判断断齿受过载应力影响,出现强制破断。
齿根部的金相观察:对齿根部进行金相观察分析,通过检测对应的心部显微组织和渗碳层碳化物参考图1。渗碳层残余碳化物级别为1级,需对心部进行观察;心部贝氏组织,且内部夹杂着黑色物质。综上,在齿根心部应该为回火马氏体组织下,其金相组织检测发现问题,其组织未达到质量要求。初步判断齿轮断裂跟金相组织相关。
图 1 齿根位置心部显微组织和渗碳层碳化物
断齿硬度测试讨论:在完成齿轮材料性能和金相组织等方面检测后,还需要直接对断裂齿轮进行根部硬度检测。具体以正常齿轮齿为研究对象,以 GB/T 9450—2005 为检测标准,以根部转角作为检测位置,合理开展维氏硬度检测。经过科学的操作和检测,齿轮根部转角位置的渗碳层深度(CHD550HV1)约为1.4mm,且齿面平均硬度(HV)为650。经过检测数据的分析,满足碳钢渗碳的参数要求,能初步判断渗碳层深度不影响齿轮断裂。
齿根微观组织观察:为了验证金相组织观察的结果,还需针对齿根部进行微观方面的观察。其齿根位置心部和渗碳层的扫描电镜参考图2,齿根部表层组织均为回火马氏体,且马氏体级别在4~5级之间,证明组织良好;过渡区逐渐出现了贝氏体,证明心部可能存在缺陷;心部皆为上贝氏体,且上贝氏体中的碳化物有着不规则及续片状,于铁素体条间存在。
图 2 齿根位置心部和渗碳层的扫描电镜
齿轮断口分析:针对断齿部位,分别切取断口和断口表面附近的纵剖面,对断裂原因进行进一步分析。
断口的形貌:开展齿根位置的断口形貌分析。具体而言:微观观察渗碳层的齿轮断口,其断口为冰糖状,为沿晶脆性断裂;观察心部的断口形貌,一方面存在撕裂岭,有穿晶准解理断口;另一方面存在明显夹杂物,主要为硫化锰、氧化铁的复合物。
附近纵剖面:断口纵剖面进行扫描电镜后,其表层有明显的挤压变形现象,可验证齿根断裂的裂纹源位置。其次,裂纹源区的塑形变形区尺寸约为80~90μm,可分析在裂纹扩展到80~90μm后,齿轮结构出现失稳问题,最终断裂故障产生。
首先,化学分析、硬度测试后,可得出齿轮成分符合材质要求 、齿轮平面硬度和渗碳层深度良好等结果,可证明齿轮断裂的因素可以排除制造材料成分和渗碳层深度。其次,对内部组织进行金相组织研究,在齿根心部错误形成上贝氏体组织,而非正常生成回火马氏体组织下,金相组织不符合要求,初步判断为断齿原因。同时开展齿根微观形貌观察,其表层为回火马氏体组织,且级别为4~5级,验证金相组织观察。最后,对齿轮断口进行研究,内部碳化物为断续片状,易提高渗碳层脆性,进一步降低上贝氏体的韧性。因此,心部出现上贝氏体组织是断齿的直接原因,而根本原因是齿轮的尺寸较大,制造工艺未改进会影响其淬透性,无法保证正常生成回火马氏体组织。
积极开展齿轮断裂原因的分析,能为齿轮制造工艺的改进奠定基础。具体而言:齿轮断裂位置为齿根部;齿轮断裂外力为交变应力作用;齿轮断裂特征中,外力影响下会先产生裂纹,并在裂纹增加到80~90μm后齿轮结构失稳,出现瞬间断裂;齿轮断裂原因,是受齿轮过大影响,20CrMnTi钢的淬透性略有不足,使心部生成上贝氏体组织,无法正常生成马氏体组织,其片状碳化物易促进裂纹扩展。在明确齿轮断裂原因后,能优化后续制造工艺,经过齿轮热处理等工艺的改进,能提高齿轮的质量并促进企业发展。
来源:机械管理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