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动车组客室座椅靠背螺栓断裂问题分析及整改措施...
最新动态
动车组客室座椅靠背螺栓断裂问题分析及整改措施...
2025-03-0510

高速铁路动车组客室座椅是影响乘客乘坐安 全性和舒适性最直接的设备。座椅靠背螺栓断 裂,将导致靠背支撑性能失效、角度调节功能失效, 进而影响乘客乘坐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售后检修 过程中发现,动车组客室座椅靠背螺栓断裂的发生 频次较高,且断裂形式趋于一致。为此,本文对靠 背螺栓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断口形态等进行分 析,找出螺栓断裂的原因,并提出了整改措施。 

1 客室座椅断裂普查 

    动车组客室座椅靠背螺栓的连接结构如图1 所示。

图片

    从高速铁路上出现典型靠背螺栓断裂问题的动车组中,选取了10列动车组(每列的编组数均为 8节)进行普查。螺栓断裂位置均出现在螺纹与安 装座交界处,失效螺栓和未失效螺栓的实物图对比 如图2所示。

图片

    螺栓断裂普查结果如表1所示。这10列动车 组均投入运行了1~2年,靠背螺栓断裂的比例为 4%~15%,这与其设计寿命30年的制造目标严重 不相符。

图片

2 螺栓断口断裂性质分析 

2.1 化学成分检查 

    选取失效螺栓进行化学成分检查,失效螺栓各主要化学元素的质量分数检查结果如表2所示。由 表2可知:此结果符合GB/T699—2015《优质碳素 结构钢》表1中对35号钢对应化学成分的要求,也 满足GB/T3098.1—2010《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 螺钉和螺柱》表2中8.8级M8螺栓对应化学成分 的要求。

2.2 拉伸检查 将失效螺栓加工成拉伸试样并进行拉伸试验。由于失效螺栓长度不足,只能测试其抗拉强度。失 效螺栓拉伸试样的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 知:失效螺栓抗拉强度符合GB/T3098.1—2010中 8.8级M8螺栓的参数要求。

2.3 剪切试验 靠背螺栓受力主要为剪切力,因此,根据螺栓的工作状态,分别对失效螺栓、未失效螺栓进行了 剪切试验,其结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失效螺 栓、未失效螺栓的剪切强度相近。

图片

图片

2.4 硬度试验 

    依据GB/T3098.1—2010要求,将距螺纹末端 部1个螺栓截面直径位置处的横截面作为维氏硬度 的测试面。截取该测试面,在距测试面1/2个螺栓 截面半径处进行维氏硬度试验。失效螺栓硬度的3 次检测结果分别为302HV、295HV、300HV,均符 合GB/T3098.1—2010中8.8级M8螺栓的硬度要 求(250~320HV)。 

2.5 金相组织分析 

    按图3所示切割失效螺栓断口,其中:截面A?A面为疲劳源切面,B?B 为非疲劳源切面。对截面 A?A 和截面B?B进行显微组织检测。

图片

    经观察,截面A?A的螺纹根部有多处裂纹,且 部分螺纹的根部产生了多根裂纹,其实物放大图如 图4所示。由图4可知,截面A?A处螺栓的根部裂 纹呈现一定规律性:与断口距离较近的螺纹根部产 生了较深的或数量较多的裂纹;随着与断口距离的 增加,螺纹根部裂纹逐渐变浅;距断口约8倍螺距及 以上距离的螺纹根部均未发现裂纹。

图片

    进一步对截面B?B进行检测,发现螺纹根部出现了裂纹,其实物放大图如图5所示。

图片

    进一步对未失效螺栓进行观察。观察发现,未失效螺栓螺纹根部并未出现裂纹等缺陷。由此可 推断,此裂纹为疲劳裂纹,且螺纹在使用过程中沿 轴向方向断裂处的受力最大,截面A?A方向的受力 明显高于截面B?B方向的受力。 

    对比失效螺栓及未失效螺栓的表面及其心部, 二者的金相组织一致,均为回火索氏体,是由等轴 状铁素体和细粒状碳化物构成的复相组织,且组织状态正常。失效螺栓的晶粒度级别为6级,未失效 螺栓的晶粒度级别为8~9级,失效螺栓的晶粒较未 失效螺栓略显粗大。失效螺栓非金属夹杂物级别 为D类细0.5级,未见异常。另发现失效螺栓螺纹及未失效螺栓螺纹的表 面均存在脱碳现象。 

    对比GB/T 3098.1—2010 中 8. 8 级M8 螺栓的参数要求(未脱碳层最小高度不 小于0. 384 mm),失效螺栓的未脱碳层高度为 0. 539 mm,未失效螺栓的未脱碳层高度为0.525 mm,均符合GB/T3098.1—2010 的要求。 

2. 6 电镜扫描分析 

2. 6. 1 断口宏观分析 

    图6 为失效螺栓断口的宏观形貌,可看出此断 裂为疲劳断裂,螺栓断口可见明显的疲劳贝纹线。一般情况下,疲劳断口分为疲劳源、疲劳扩展区和 瞬断区3个部分,疲劳扩展区以疲劳源为中心向外 侧扩展,呈现贝纹线形貌,疲劳辉纹垂直于裂纹扩 展方向。根据图6的贝纹线扩展方向,可推断出该 螺栓断口疲劳起源于相对的螺纹表面两侧。同时 发现螺栓杆部磨损位置与疲劳源2处于同一环向位 置,与疲劳源1处于相对位置。图6中,断口较粗糙 的区域为最后的瞬断区。由此可进一步推断螺断口处承受了双向弯曲交变载荷。此外,失效螺栓 杆部出现了磨损,且疲劳源1处产生的疲劳扩展区 面积较疲劳源2大,这进一步表明了弯曲载荷呈不 对称分布,载荷更集中于疲劳源1处。

图片

2. 6. 2 断口微观形貌 

    观察疲劳源1和疲劳源2处的断口形貌。在裂 纹扩展过程中,疲劳源1和疲劳源2受外力作用不 断相互摩擦进而导致磨损,但这2处位置均未发现 明显的原材料缺陷。在疲劳扩展区1和疲劳扩展 区2的断口形貌图中,发现了垂直于裂纹扩展方向 的疲劳辉纹,同时扩展区可见二次裂纹(二次裂纹 通常因承受较大载荷所致)。随着裂纹不断扩展, 螺栓剩余截面积不足以抵抗外力作用,从而在瞬断 区产生快速断裂。疲劳扩展区2及瞬断区的微观形 貌如图7所示。图7中可见大量韧窝,其断口微观 形貌表明螺栓断裂为韧性断裂。 

    综上所述,根据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检查结果,螺栓符合相关标准要求。螺栓螺纹表面存在一 定量脱碳及晶粒稍微粗大现象,其疲劳强度因此有所下降,但仍在标准要求的范围内。通过螺栓断口 分析可认定,此断裂为韧性疲劳断裂。

3 螺栓服役工况分析 

3. 1 理论分析 

    座椅的强度应执行TB/T 3263—2011《动车组 乘客座椅》的要求。靠背工况为简单的杠杆受力, 按标准设计要求,靠背推力为980 N。当力作用在 靠背最上端时,力臂最长,此时安装螺栓位置处的 转轴受力F1 最为严苛。座椅靠背骨架力臂示意图 如图8所示。图8中,下部交接点至转轴点的距离 d1 = 94. 0 mm,靠背上端至转轴点的距离 d2 = 739. 5 mm。 

    螺栓受力变形示意图如图9所示。根据材料力学悬臂梁的受力特点,可确定螺栓断裂处截面上螺 栓轴所受压力F2 和弯矩Mc 均为最大值,F2 =3852 N,Mc =30 Nm。

图片

图片

3. 1. 1 正应力强度校核 

    设Wz 为圆形截面的弯曲截面系数,DIs 为螺栓直径,其计算式为:

图片

    经计算可得Wz =0.046 58 mm3。 

    最大正应力σmax 发生在断裂截面的上、下边缘两点(上拉下压),其计算式为:

图片

    由此,可计算得到σmax =644 MPa,该值大于 8. 8 级M8 螺栓的屈服强度640 MPa。 

3. 1. 2 切应力强度校核 

    危险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τmax 发生在断裂截面 的中性轴处,S为截面面积,则τmax 的计算式为:

图片

经计算可得τmax =107.5 MPa。 

3. 2 仿真计算 

    按理论计算工况进行仿真分析,仿真计算得到 的应力云图如图10所示。靠背螺栓最大应力值为 651. 36 MPa,与理论计算值几乎一致,略大于8.8 级M8螺栓的屈服强度,远小于该型螺栓的断裂 强度。

图片

    综上所述,伸缩式靠背座椅螺栓断裂由两个方面原因引起:一是在悬臂结构下,螺栓受载荷作用 时发生弯曲,螺栓强度不足,导致螺栓的疲劳性能较低,进而导致韧性断裂;二是螺栓螺纹表面存在 脱碳及晶粒稍微粗大现象,导致螺栓的疲劳强度有 所下降。经分析,第一个原因是导致螺栓断裂的主 要原因。

4 螺栓断裂的整改措施 

    增加固定支架,将悬臂受力更改为简支梁受 力,以减少螺栓的变形,提升螺栓的抗疲劳性能。由于空间和结构限制,固定支架由高强度钢板焊接而成,并铆接于座椅骨架上,如图11所示。

图片

    对整改后的螺栓结构进行强度和耐久性试验, 试验现场如图12所示。经试验验证,整改后的螺栓结构没有发生变形及开裂现象。根据此整改方案, 对1列高速铁路动车组进行了整改,该动车组的螺栓数为430个。整改后,该列车投入运营的1年内, 没有发生螺栓断裂问题。

图片

5 结语 

    本文对高速动车组列车靠背螺栓断裂进行了原因分析。经理论计算及试验验证,得出结论如下: 

1) 根据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检查,螺栓符合标准要求,螺栓断裂非螺栓自身的原因导致。 

2) 螺栓的宏观断口形貌有贝纹线,说明断裂为疲劳断裂。螺栓的微观断口形貌有大量韧窝,说明断裂为韧性断裂。 

3) 螺栓在悬臂结构下受不对称载荷作用引起 弯曲,导致疲劳性能较低,这是螺栓断裂的主要原因。 

4) 优化螺栓结构,增加辅助固定支架,改善螺栓的受力工况,可有效解决螺栓断裂问题。


来源:《城市轨道交通》

编辑:朱光明  校对:孙超  审核:吕东显 
媒体合作: 13501198334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